每日推荐
主页 > 中医养生 > 药膳 > 秋冬养阴就得从"吃"开始 6款经典补粥药膳

秋冬养阴就得从"吃"开始 6款经典补粥药膳

发表日期:2014-12-16 | 点击数:4次

汤粥都是大家经常吃的食物,平常大家一定只是觉得它很美味,而没有想过汤粥有其它的功能,你一定想不到汤粥还能养生保健滋润养颜吧?有了科学的汤粥知识真的能做到!那就来我们健康养生网跟我一起来学习不同的汤粥的做法吧!一定会有你想象不到的养生效果!

【导读】秋冬养阴从"吃"开始,滋阴固肾6款经典补粥,立冬单从字面上可解释为:“立,建始也,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。”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,收藏入库,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。因此,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。确切地说,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,万物收藏,规避寒冷的意思。早在《吕氏春秋·十二月纪》中就确立了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这八个节气。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,它清晰准确地标志了四季转换的过程。

秋冬养阴就得从"吃"开始 6款经典补粥药膳
秋冬养阴就得从"吃"开始 6款经典补粥药膳

一个新季节的来临,带着人们的悲欢前行。四季可以永无休止的更迭,立冬之时万物终成,一种自然的呈现,又要期待下一个季节轮回的开始。立冬时节,厚重的云层遮住远处的天空,只有头顶上几朵白云奋力地撕开一个口子,露出一片干干净净的蓝,像灵巧姑娘在绣布上的叠加针绣法,蓝白相间中透出掩不住的金黄。望着此时的天空,生出好美的一个愿望,采撷一缕云朵插在发髻上,飞向远方,展一个漂亮且充满笑意的脸庞。

在传统观念中“冬”即“终也”,结束之意。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,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。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,阴气盛极,草木凋零,蛰虫伏藏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以冬眠状态,养精蓄锐,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。因此,剧烈的降温,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、健康,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。注意气象预报,根据天气变化,及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冻害的防御,显得十分重要。

饮食调养要遵循“秋冬养阴”“无扰乎阳”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”的古训,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。元代忽思慧所著《饮膳正要》曰:“……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也就是说,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躁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,如:牛羊肉、乌鸡、鲫鱼,多饮豆浆、牛奶,多吃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木耳等。

这里须要注意的是,我国幅员辽阔,地理环境各异,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,同属冬令,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;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,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,如牛、羊、狗肉等;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,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,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,如鸡、鸭、鱼类;地处高原山区,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,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、冰糖为宜。除此之外,还要因人而异,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,人有男女老幼之别,体(体质)有虚实寒热之辩,本着人体生长规律,中医养生原则,少年重养,中年重调,老年重保,耋耄重延。故“冬令进补”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、温补、小补、大补,万不可盲目“进补”。

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,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,顺应这个趋势养阴,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。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,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,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,而秋冬养阴就如同傍晚浇花,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,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。

百合粥

方源:《饮食辨录》

组成:鲜百合30~50克,粳米50克,冰糖适量。

制作:先用粳米加水煮粥,至将熟时下入百合煮熟,调入冰糖适量,即可食用。

功效:滋阴润燥,清心安神。

适用症:阴虚火旺体质,同时伴有虚热烦躁,失眠,口干喜饮。同时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方解:本方适用于阴虚阳亢,相火妄动;虚火上炎,肺胃津伤生热则可扰动心神,故见虚烦不眠,口渴喜饮。方中百合润肺生津,粳米益气生津,冰糖润肺和胃,得方可使肺胃虚火得降,虚烦渴饮得解,对阴虚阳亢,心烦意燥失眠的患者有效。

韭菜粥

方源:《本草纲目》

组成:新鲜韭菜30~60克或者用韭菜耔5~10克,粳米100克,精盐少许。

制作:取新鲜韭菜,洗净切细,或韭菜耔研为细末,先煮粳米为粥,待粥快成时,加入韭菜或韭菜耔细末、精盐,同煮成粥。

功效:补肾壮阳,固精止遗,健脾胃。

适用症:脾肾阳虚所致的阳痿、早泄,小便频数,腰膝酸冷,腹中冷痛,泄泻等。

方解:韭菜又名起阳草、壮阳菜。是一味温补肾阳的食物。《本草纲目》云:“韭菜粥,温中暖下”。可补益肝肾,壮阳固精。与粳米相须为用,可补益肝肾,温中健脾。《饮食治疗指南》记载“韭菜粥温中暖下,主治腰膝虚冷。”有上述症状者,长期服用,可有较好效果。

神仙粥

方源:《敦煌史料的残卷》

组成:山药500克,芡实、粳米各250克或再加韭菜末100~150克。

制作:山药蒸熟去皮,芡实蒸熟去壳,捣成泥,山药、芡实加粳米小火共煮成粥,空腹食用。如加韭菜末效果更好。

功效:补虚劳,壮元阳,益气强志。

适用症:久病、虚劳而致阳痿,遗精,身体消瘦,体倦无力,精神不振等。

方解:山药性味甘,平,益气养阴,补脾肺肾;《神农本草经》曰其:“主伤中,补虚羸。..。。。补中,益气力,长肌肉,强阴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载其:“益肾气,健脾胃”,实为一补益佳品。芡实益肾固精,与山药相伍,有补有涩,使气阴得补,遗精得止。本方食用方便,为平时常用方。

天门冬粥

方源:《饮食辨录》

组成:天门冬15~20克,粳米100克,冰糖少许。

制作:先煎天门冬,去渣取汁,然后倒入粳米煮粥,侯熟,入冰糖少许,稍煮即可。空腹食用。

功效:滋阴降火,润肺滋肾。

适用症:适用阴虚火旺,伴有虚烦口渴多饮,舌红少苔,尿少等。

方解:本方适用于阴虚阳亢,虚火内动的症状,伴有口干多饮症状。方中天门冬清肺热,滋肾阴,是仿《石室密录》之倒阳汤清上解下治阳亢之法。粳米则可益胃生津。故本方可为阳亢患者做饮食调理。

桃仁粥

方源:《多能鄙事》

组成:桃仁10~15克,粳米50~100克

制作:将桃仁捣烂如泥,去皮,研汁去渣,与粳米同煮为稀粥。

功效:活血通络,祛瘀止痛。

适用症:会阴外伤疼痛,瘀血肿胀,阴茎、龟头皮肤色紫暗或见瘀斑,或阴部、睾丸涨闷刺痛。

方解:本方是治疗由于瘀血阻络,血脉不通而生瘀滞,常见外伤后阴部青紫肿胀疼痛。方中桃仁活血化瘀,使瘀血的祛,气血通畅则疼痛自解。瘀血阻络,易耗阴血,粳米益胃,鼓舞气血之生化。故本方适用于外阴瘀血症患者,也可用于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有睾丸坠胀疼痛者。

生地黄粥

方源:《食医心鉴》

组成:鲜生地、陈仓米各适量。

制作:将鲜生地捣烂,取汁150毫升,兑入陈仓米煮成的粥内,搅拌和匀,即可食用。

功效:养阴清火

适用症:有虚热烦躁,同时舌红少苔,脉细数的症状。

方解:本方用于阴虚火旺,引动相火,导致阳亢,虚火上炎,则见虚烦,舌红少苔。脉细数亦阴虚有热。故治应益阴清火。方中生地滋阴养血,且能清虚火。陈仓米护胃,生津化液。故本方可作为阴虚火旺患者养护之品。

通过本文的了解你一定学到了很多,这些在以后的生活中都会用到的。希望你以后还能了解更多关于汤粥养生的知识,健康养生常伴你左右。

精彩推荐
相关专题
 专题
栏目排行
  • 养生常识
  • 饮食养生
  • 运动养生
  • 中医养生
  • 养生保健
明星养生